近期,首都机场地服公司(BGS)取得了国际航协(IATA)颁发的冷链药物运输的CEIVPharma认证,成为全国第二家、华北首家取得该认证的中型地面代理公司,标志着北京地区已具备与国际冷链对标的空运能力。有人肯定地说,医药冷链空运绝对是航空货运的下一片“蓝海”,也有人提出疑问,医药冷链空运会不会不安全、“掉链子”?
物流业内将疫苗、医疗器械、医学美容产品、血液制品等对温控有着明确要求的货物统称为“冷链货物”。在冷链货物中,医药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。不同于食品或服装,医药产品对人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,其自身的质量要求决定了它的药效及治疗效果。因此,医药产品对于运输和存储的要求异常苛刻。
近些年,“快餐式”整容等就医观念甚嚣尘上,HPV疫苗的相关话题在女性群体中热度不减,广大民众对于冷链医药货物的需求量日益增长。打开百度搜索引擎,“医药冷链货物运输”的搜索结果超过2000万次。关注医药运输安全,成为在历经数次医药质量安全风波后,民众健康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。据预测,2020年冷链医药产品的全球销售额将超过3600亿美元。而作为运输载体,具有“快、效、精”优势的冷链空运增长量,却不到海洋运输量的1/3。
什么原因导致了航空冷链运输市场份额不高?
第一个答案是:难。
合格的冷链货物运输离不开“温度、时间、卫生”三大标准。尤其是对于需要严格控温的高价值药品来说,运输时间越长,质量风险越大。它们从制造出厂到医院保存,再到患者使用的各个环节,都需要特殊的处理和保护。在这种情况下,航空货运虽已是医药冷链运输的最佳方式,但要想做到“全程冷链”依旧难上加难。
第二个答案是:贵。
长期以来,全球冷链货物航空运输供应链缺乏合规性、标准型、问责制和透明度。据统计,高达30%的冷链药品报废都归因于物流,同时30%的制造商分销成本也都消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坏上。为确保产品运输的完整性,国际航协(IATA)统一制定了温度敏感产品的空运标准,推出CEIVPharma认证。该认证对运输全程中“温度、时间、卫生”的标准高度统一。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“骨感”。CEIVPharma认证要求高,自然企业申请的难度就大,投入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与目前的市场利润相比并无优势。因此,很多物流链条上的机构对于资质申请并不热衷,CEIVPharma认证变成了取得者的加分项,而不是大众所认定的标准项。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,疏于执行及监管,萌发出“重效益、轻安全”的思想。
像无效的假药一样,超温失活的冷链医药产品流入市场会带来严重危害。早前有免疫学学者称,未经冷藏的疫苗流通相当于“杀人”。比方说,如果患者接种的狂犬疫苗在空运过程中已然失温,未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,反而让患者发生了狂犬病毒的感染,那么就真是草菅人命了。因此,人命关天,医药冷链空运绝对不能出任何瑕疵。
目前,医药冷链产品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民航冷链物流也将迎来“高光时刻”。但我们不能忘记,医药质量举足轻重,关乎亿万民众的健康,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,是不可亵玩的民生问题。医药冷链空运,不仅需要从业者的自我监督,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监管和相关机构的规范完善。民航物流行业的有关单位应时刻怀揣责任心和敬畏心,确保航空运输各链条无缝衔接,不做恶人,不“掉链子”,从源头上确保医药产品的使用安全。